阅读历史 |

第135章、终于想起来了(1 / 2)

加入书签

郑八斤真的很累,一会儿就睡得像头死猪,中途并没有醒来,连清清什么时候去睡的都不知道。

醒来时,天已经亮了,忙着起床,去灵堂换年建安。

这时,还有几个人在里面打牌,见到他起来,也不再叫他玩不玩,真是怕了他。

郑八斤从桌子上拿起烟散了一转,也算是表示感谢。

他知道,这四个人,都是村子里关系比较铁的,并不是职业赌徒,纯属是娱乐,为了熬时间。

郑八斤回到小卖部,拿了一包蛋清饼出来,分给了几人。

大家也不客气,接过就吃。

熬夜是最耗费精力,自然饿得快,看来,今天务必记得跟总管王朝生商量一下,晚上让人煮点土豆做夜宵。

本来,到了夜深,可以煮点面条什么的,但是,太麻烦,而且,不好掌握,煮多了吃不完浪费,煮少了不够吃。

这时的面条,不像后世,捞慢一点儿就黏糊。

最方便的就是土豆,吃不完的还可以剁细,再加上一点点油渣炒出来,老香了,人们称之为老奶洋芋!

正想着,王朝生就到了。

郑八斤打了个招乎,客气地说道:“王叔,这么早!”

“帮忙的人些还不见来,今天的事情可多了,真是不像话。”王朝生发了两句牢骚。

“可能昨晚睡得晚了点,王叔,今晚的人比较多,到时要请你安排两个人煮点土豆给熬夜的人吃吃。”郑八斤不想跟着他的节奏,而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。

“行,这个没问题。”王朝生说着,去看了一下火,见封得还可以,只要撬开,很快就会燃烧起来,就找来火钳,撬开,打了一壶水放上烧着。

这时,帮忙的人陆续到来,开始挑水,舂炭,烧水。

一群妇女也陆续到来,各理其事。

郑八斤一直在注意,这里面就没有那个叫马春马的人物,看来,她并不是这个队的。

这里是三队,全队共有一百九十几家人,也算是最大的队,而且,还离村公所和学校最近。

他作为一个男人,又不好去和几个妇女聊天,公开打听这个叫马春花的,不然,不等到天黑,这些女人,就会把无的传成有的。

算了,这事儿,先不管了,谅那几个不是人,也不敢在这两天公然行凶。

郑八斤想到这里,放下了马春花,去思量其他正事要紧。

帮忙的人越来越多,在总管事先安排下,各理其事。而王朝生也很负责,统揽全局,看到谁做事不顺眼,过去就说,根本就不讲情面。

大多数人并不用人多说,只要是安排下去的事,都会理着去做。

当然,少部分人是看人说话,如果本家太弱,他们就会趁机踩一脚。

这个时候,总管的作用就相当明显,镇得住这些人,一切都好办,镇不住,他们不但起不了任何作用,还会适得其反,所谓,一颗老鼠屎,搅坏了一锅酥肉汤就是这个道理。

但是,在郑八斤这里,已经不存在。

经过了这半年的改变,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提升,没有人会现在公开为难他。

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这小子不但有本事,不愧为半仙的称号,做什么生意,什么就涨价,就如,这钱,天生为他服务。

特别是经过小黄事件之后,大家心里更清楚,这小子上面有人。

以其得罪他,不如拉拢他,说不定,将来有机会拉自己一把,不说就发财了,跟着赚点小钱改善一下生活也好。

郑八斤都看在眼里,对王朝生的看法也有所改观,这人组织能力还是不错。

这时,学校里传来朗朗书声,看来,王天华在上课了。

王朝生看着清清已经起来,找她要了几只笔,和一个笔记本儿,交给了钱友友,让他抬张桌子,找个当眼的地方坐着记账,又配了一个做事巴实的人在一边负责收钱。

收钱这个人,郑八斤认识,是以前生产队时候的保管员老赵,做事细心,而且为人正直。

由他来收钱,自然是放心不过。

这不单是郑八斤放心,王朝生也放心,事后是要对账的,自然不能出一点点差错。

帮忙的人之中,有人现在不是很忙,见摆上了记账本,就抽空来随了礼,免得一会儿太忙,忘记这事,就对不住人。

作为一个队的人,随个一块两块不等,也有的只随五角钱,还有的干脆就是送两刀纸一柄火炮什么的。

而亲戚就不一样的,除了必须的火炮、香、腊、纸、烛之外,必须得随点礼,根据亲戚的远近,三块五块不等。

但是,在这个大家都缺钱的时代,能送上十块钱的,屈指可数,不像后世,动不动就几百,甚至几千、几万,纯属拼实力。

郑八斤并没有看他们挂账,而是走到了一边,特意避开,免得人说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