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二千六百五十一章 像极了高将军(2 / 2)

加入书签

“参军,战事之中,昭不敢轻言,周将军身为我军名将,必有所判。但若是邱泽将军,一定清楚,眼下的重点,是徐将军了。”

郝昭斟酌着答道,他是一军主将,任何的出言,都需要谨慎。

蒋霁闻言,重重颔首,随即道:“那伯道便坐镇此处,霁往东西二处督战,绝不让西凉士卒,登上城楼。”

“参军保重。”郝昭侧身一抱拳

,便转了回去,继续观察战局。

“好!”蒋霁也不多言,迈步去了,下城之前,回身看了一眼。城下的典满所部,并未随敌而动,依旧在南城严阵以待。

敌军变化,郝昭的应对可以概括成四个字,以静制动。先要看的是,西凉士卒在东西两面的攻城,有多大的力道。

从之前的强攻来看,他们比起董璜李儒麾下的士卒,要成熟许多。种种攻城战法,颇为精熟,军官的临阵,也称得上迅速。

这不难解释,董卓军进逼蜀中,打了将近半年的时间。强攻天险,在损失巨大的同时,亦积累了很多攻击城池的经验。

没有对高县造成严重的打击,一是因为守城的定边军够强,还有一点极为重要,便是城下的典满与八百骑军,尤其是前者。

骑军配合步军稳守城池,第一次出现在叶欢平叛北宫望的凉州之战中,当日,高顺率领陷阵稳守漆县,城下是张飞飞燕。

面对西凉和八羌联军,高顺与陷阵的守城能力不用多言,张飞率领骑军,在距离节奏的把握上,亦是做的毫无瑕疵。

北宫望也好,车茶飞也罢,对定边军的战术,显然极不适应。

十余年过去,战术的威力,随着实战的不断累积,与日俱增。且在定边骑军之中,成了一种常规战法,精雕细刻。

跨越十余年的时空,用代入法,眼下的高县是当年的漆县,郝昭与麾下士卒就是高顺陷阵,城下的典满,则是张飞的飞燕骑!

想到这里,蒋霁的面上,竟有笑容一闪而没。这么一想的话,还真是像,郝昭的少年老成,不动如山,像极了当年的高顺。

而典满的无敌之威,也能令人回忆起当日张飞的勇猛绝伦!

之前军中亦是人才辈出,张郃

、马超、长公子等等,都是名将之姿。但要找出一个与陷阵大将高顺类似的,却还没有。

直到汉中之战,蒋霁全面了解了郝昭之后,他有了答案。性格沉稳,军务扎实,心思缜密,却又杀伐决断!

高将军的沉稳,天下皆知,再进一步,说是天下第一也不为过!但你要是以为他缺乏战术的变化,用兵的灵动,就大错特错。

魏郡之战,最出彩的就是张郃的龙骧军,孤军深入,吸引敌军,攻守兼备,用兵如神。叶欢贾诩郭嘉,皆与之极大赞赏。

蒋霁分析战局之时,一样为张郃的表现,感到惊艳。但他相信,换了我们飞熊军,换了我们徐晃将军,一样能够做到。

还有一个当然的人选就是高顺,也许高将军还能做的更好。他的稳,是战局需要,坚如磐石,同样战局需要,亦可百变。

典满的骑军,是郝昭手中的一张王牌,将之利用好了,不但可以增加徐荣大军攻击高县的难度,更可与之极大杀伤。

郝昭以静制动,目的就在此间,之前展现出了强大的战力,目下按兵不动,不动之中,也能给敌军带来极大的压力。

蒋霁自问,若是将他代入徐荣的视角,典满的静,会是心头最大的忌惮。他不动,犹如一把悬在西凉军头上的利剑。

抛开战术的层面,当一个威胁永远存在,你又没有足够有效的方法应对之时,便能形成心理上的障碍,影响主将的指挥。

徐荣是战阵宿将,经验丰富,蒋霁不能肯定,郝昭这一手,能否对之造成影响?但试试又何妨?万一有效了?

武艺上,如今的典满,已经有了当日漆县城下的张飞之威。说起指挥,目下八百骑军,则正适合他发挥。

——内容来自【咪咕阅读】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